12人,1008小时,2200公里,从北京到广东,从清华大学到侨都江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延展,更是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今年6月底,来自清华大学的12名博士研究生来到江门开展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参与一次理论结合实践的江门之行,体会侨都深厚文化底蕴,深入调研优质科创平台,感受重点产业脉动。同时怀揣课题奔赴基层一线,把视野放在田野中,把课堂放在大地上,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能优势,将汗水挥洒在侨乡大地的车间、地头、实验室,努力用知识、智慧、创意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8月4日,这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敲响“下课铃”,12名博士研究生告别江门。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个精彩而特别的夏天,通过此行,大家领略到一个开放包容、干实事、干好事的江门,也感受到一个充满温暖与人情味的江门,今后将积极宣传推介江门,也希望有机会到江门工作生活。
学子们深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调研交流,多方面了解江门产业发展情况。
渊源深厚
江门和清华同频共振
一大片青葱的田野和掩映在绿色中的碉楼,这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林静对江门的最初印象。
对林静而言,江门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在确定社会实践地点在江门后,我便上网搜索了江门的有关资料,看到了绿色的田野与造型别致的碉楼,之后就带着满满的期待前来。”林静说。
学子们参观侨博馆。
今年3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关领导带队到江门开展调研考察,双方提出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构想。5月,江门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协议书,正式合作开展博士研究生实践活动。经前期岗位征集,市人社局择优向清华大学报送了20个实践项目,经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单位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12名博士研究生来江开展实践工作。
6月26日,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青苗”研学活动——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7个院系的12名博士研究生来到江门,走进8个实践单位开展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项目包括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长碳链聚酰胺纤维研究、锂电池正极无溶剂胶黏剂制备、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等9个公共领域、科研攻关研究课题。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是江门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又一次紧密携手。回顾过去,双方渊源深厚,合作由来已久。1914年,祖籍江门新会的梁启超先生曾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勉励清华学子奋发图强,做社会的中流砥柱,因这次演讲,“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逐渐演变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学子们参观重大科研平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江门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级逐步提升,合作成果日益丰硕。2021年9月,清华海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樑率队到江门调研时,建议江门市与清华大学加强合作,共同挖掘研究梁启超相关史料,在更大范围进一步弘扬梁启超先生的精神文化;2021年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签订意向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江门双碳实验室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2022年,清华大学与新会区政府开展合作,先后组织两批共15名清华学子到新会开展社会实践;2022年12月,在清华校友总会、江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式成立江门市清华大学校友会……
跨越100多年,共同的情感让五邑侨乡和最高学府同频共振,双方的联系不断延续和加强。
深入调研
在基层一线大展拳脚
55公里的单车通勤,10余场工作会议,180页的项目方案,深入传统产业企业开展调研与资料收集……这是童叶在过去42天里的工作记录。
童叶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单位为广东邮电学院。在学院的联系下,她来到数字化转型主管部门——江门市工信局电子信息与工业互联网科挂职实践。她说,当前许多地方关于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这类数量最多、数字化转型难度最大、最具创新潜力的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机制却缺乏讨论,因此在了解到江门市工业领域共有3万多家中小企业的情况后,她最终选定五金不锈钢和摩托车零配件两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主要研究实践发力点。根据省级申报要求,童叶参与完成了180页的《江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并提交省工信厅。此间,她还投入政府具体工作中进行公文撰写或参访、组织相关展会活动。
7月27日,江门市工业互联网大会暨广东省数字化转型“走进十行百县”系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场面热烈。看着一个个项目在台上揭牌亮相,台下的童叶颇为感慨。为保证这次活动顺利举行,几周来,她和同事一起奋斗了多个昼夜,“有点感动,感觉自己还是做了一些实事,对整个项目起到了促进作用,很开心”。
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研究生刘樨在实验中。
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研究生刘樨选择的实践项目是《锂电池正极无溶剂胶黏剂的制备》,她认为,目前锂电池具有稳定性不足、成本高、对环境有害且需要使用有机溶剂NMP等问题,急需开发一种安全、稳定且只需用水作为溶剂的黏结剂,所以充分抓住这次实践机会展开相关研究,希望为产品性能的提升贡献能量。
“过去6周时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文献调研和总结,为公司提出初步实验方案,虽然不能说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起码为项目种下一颗种子。”刘樨笑着说。
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陈文庆在实践单位做研究。
想留下种子的不只刘樨,还有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陈文庆。6周来,在实践单位联新(开平)高性能纤维有限公司,陈文庆总是穿梭在各个车间,有什么不明白的会主动向车间工作人员请教,希望为自动落筒及多产品自动包装全流程开发带来一些新的探索。在此期间,他同联新公司团队、乙方团队进行多次深度探讨,经过11个版本的设计修改后,初步确定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实现方式方法。此外,根据生产节拍和库存容量,团队对现有品种和生产细节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并进行相关理论计算和推演,使方案设计获得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这一切,都被陈文庆的实践课题导师、联新(开平)高性能纤维有限公司高级运营经理周会东看在眼里,周会东称赞他学习能力很强,为公司增添了一股热情高涨、活力十足的年轻力量,“希望这次合作交流是‘星星之火’,能为后续搭建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创造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
在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锐楼看来,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校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既是为清华学子提供探寻校训起源地的机会,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与地方、人才与产业的对接联系,“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让更多优秀清华学子熟悉、了解、热爱江门,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来江门就业创业,也为清华学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和更多机遇,有效促进学子成才、地方发展。”黄锐楼说。
脚步丈量
江门城市形象更立体
社会实践期间,江门安排了不少采风活动,例如安排参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梁启超故居、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江门人才岛、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等,让清华学子们直观感受到侨乡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脉搏,对江门这座城市有了更全方位和深层次了解。他们普遍表示,非常喜欢江门的宜居环境、厚重人文、发展活力和“烟火气”,觉得这座湾区之城潜力巨大,在这里生活的市民人情味很足、幸福指数很高。
学子们前往赤坎华侨古镇了解江门华侨文化。
“我是东莞人,因为家人一直喜欢喝小青柑茶,所以从小就知道了江门。”清华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韩恒韬说,这次实地前来,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古劳水乡、赤坎华侨古镇让人流连忘返;崇文尚武的氛围孕育了梁赞、梁启超等名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体现了江门的科技实力……回想起在江门时的见闻,在美达锦纶公司开展长碳链聚酰胺纤维研究实践项目的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研究生曾术茂感叹,江门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他经常通过微信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推介江门。他表示,实践活动结束后,他将与企业继续保持联系,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合作,同时也会推荐师弟师妹们到江门开展社会实践。
除了点赞江门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清华学子们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机遇、动能也有自己的理解。韩恒韬说,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工业资源完善,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投融资平台实力雄厚。在实践过程中,自己接触到了公司计划的投资项目,意识到公司在投资时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以及产业链的落地,增长了不少见识。刘樨则说,江门的科技工业实力让人倍感振奋,“特别是在参观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和江门双碳实验室后,十分震撼,更加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价值和国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细节处勾勒出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在烟火气中体验到美好和温暖。在江门期间,童叶喜欢在结束工作后去公园散步、运动,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江门的城市生活。她说,短短6周,对江门从陌生到熟悉,无论是夜晚公交站台上提醒她安全回家的大哥,还是北郊巷里做煲仔饭的大爷,都给人一种温和、关爱的印象,让自己心头很暖,这座城市对老人的关怀、对朋友的贴心、对陌生人的热情帮助都藏在一点一滴中。“幸福感不是看高楼修得有多高,而是看人民笑得有多甜,我觉得这里的人笑得挺甜。”童叶说。
“再见不是再也不见,而是再次相见。”刘樨笑着说。我们坚信,清华学子与江门的“双向奔赴”,将继续书写新精彩。
侨都博士大讲堂进校园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与江门学子面对面交流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江门先贤梁启超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巧妙的引入,将同学们与清华大学的距离瞬间拉近了。8月4日上午,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侨都博士大讲堂进校园——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与江门学子面对面活动举行,12名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分别走进江门一中、新会一中、台山一中、开平开侨中学、鹤山一中和恩平一中,为2024届高考备考师生开展了以“树立远大目标,坚定奋斗决心”为主题的励志宣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6所学校设线下主会场,并设线上分会场。
在江门一中会场,来自江门一中、培英高中、棠下中学、外海中学、礼乐中学的学生代表聆听了线下宣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童叶首先通过介绍清华大学的建校风雨、办校历程、专业设置等,让同学们对清华大学有了初步认知。随后,她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从就读于四川宜宾的一所希望小学到后来考上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的励志故事,鼓舞了在场所有同学。清华大学化工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曾木茂则以不同科目备考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详细传授了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和学习技巧。
“学长学姐,我想问应该怎样安排学习时间?”“历史类学生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我目前有点迷茫,找不到方向,应该怎么做呢?”……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童叶和曾木茂也分别作了干货满满的回答。
江门一中高三(2)班学生邱叶钧表示,这次宣讲让他受益匪浅。他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宣讲,我觉得在很多人眼中天花板级别的清华大学其实没有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就可以越来越接近我们理想中的大学。”他说。
江门学子积极提问交流。
据了解,此前,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12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分别前往开平市百合镇、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江门市新会银海发展有限公司、联新(开平)高性能纤维有限公司、恩平市统计局、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8家实践单位开展了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
X 关闭